实现途径、关键标志、成效观测——转型应用型大学宣讲二
9月29日金融学院邀请我校首席培训师戚世梁教授开展了本学期校级必修宣讲课程《转型应用型大学宣讲二:实现途径,关键标志,成效观测》。金融学院王艳院长、姜恺副院长、张新锋副院长以及全体老师参加了本次培训课程。
“面向未来五十年的技术研究型大学,属于科研型大学;面向未来五到十年的,是应用型大学。”戚老师首先回顾了第一次宣讲会时给出的应用型定义。“未来五十年的技术研究,研究的成果不一定能转换为实际产出,成本高而风险大,并且对学生的素质有较高要求。面向五到十年的,可以直接投入市场而产生价值,且要求较低,所以是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
接着,戚教授通过对传统大学如何解决谁来教、用什么教材、怎样教等问题来引出欧亚学院的“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理念。那么,在发展应用型大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如何体现自己的特色,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怎么实现应用型转型呢?戚教授从实现途径、关键标志、成效观测三个方面向我们进行了系统阐述。
实现途径上,每个专业要先调研专业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能力,根据能力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支撑,如此,按照“调研-确定能力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的方法论范式,是实现应用型的途径。
戚教授随即让各专业小组依据此方法论,考虑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并画出本专业的学生画像,随后各小组老师分别上台进行阐述,在阐述过程中,戚教授就学生为什么要具备这个能力?怎样量化度量?怎样检测是否达标?等方面进行提问,引导老师进行深入思考。
随后,戚教授详细阐释了关键标志、成效观测的含义,以及如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运用,并进一步明确了OBE的含义:“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在最后讨论环节中。各专业老师就本专业学生就业的行业前景、岗位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后,姜恺副院长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通过此次的培训,不仅让老师深入理解了应用型专业的实现途径、关键标志、成效观测。并且依据这套范式及方法论,也为金融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通专融合等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建议,理清了工作思路,对金融学院未来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文字 | 何黎松
图片 | 张梦丽
编辑 | 但亚珺
扫描二维码
关注金融学院